|
|
|
重慶大學以“1234”模式凝聚“四力”深耕卓越工程師培養 |
http://www.ts1069.com 2025年8月4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
|
教育部簡報〔2025〕第19期
重慶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1234”模式(一套標準、兩個紐帶、三個引擎、四個錨定)凝聚質量保障力、產教融合力、培養支撐力、價值貢獻力,探索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新時代卓越工程師。
一、“一套標準”夯實質量保障力,構筑卓越工程師培養厚根基
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構建一套“通用能力+‘卓工建設’+成果認定”的標準體系,強化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保障。
(一)建立通用能力標準。構建以家國情懷和職業素養為核心、以工程知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為基礎、以領導管理和持續改進能力為關鍵、以終身學習和全球勝任力為目標的通用能力標準,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推動產業技術革新的能力貫穿培養全過程。
(二)完善“卓工建設”標準。建設項目制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完善校企聯合招生、導師隊伍、入企培養等14個卓越工程師建設標準,推動工程教育體系重構、流程再造、評價重建。
(三)創新成果認定標準。制定《工程碩博士學位論文與實踐成果實施細則》,建立“重點考核成果質量目標達成”“第三方成果認定標準”等機制,將創新實踐能力等納入學位授予評價體系,多維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成果認定標準。
二、“兩個紐帶”提升產教融合力,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新格局
以組織機構和資源配置為牽引,搭建“理事會+聯合體”組織紐帶和“工程師技術中心+聯合研究院”資源紐帶,構建教育、人才、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生態。
(一)強化“理事會+聯合體”,提高組織效能。成立由學校和頭部企業代表組成的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會,匯聚校企優質資源,深化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的戰略合作,高位推進建設“重大智谷”,打造產教融合創新示范區。牽頭組建智慧能源領域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發布核心課程與能力標準,建立“雙向賦能產教機制+多學科導師團隊制+雙模彈性學分制”培養模式,建設智慧能源領域11門核心課程,開發9項工程案例,服務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
(二)深化“工程師技術中心+聯合研究院”,擴大資源供給。實施“產教融合協同發展計劃”,建立24個工程師技術中心,實現校企有效匹配,為13個關鍵領域的學生提供類企業級的真實工程環境。與學院理事會單位共建聯合研究院,以企業攻關方向主導選題,組建“專職科研人員+碩博士+校企導師”攻關隊伍,形成以工程碩博士為主力軍的“硬科技攻關”培養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三、“三個引擎”增進培養支撐力,淬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硬本領
堅持導師隊伍、科創平臺和國際化建設驅動并進,為在重大創新實踐中引育、淬煉與鍛造具備復雜工程難題攻堅能力的卓越工程師提供系統支撐。
(一)激活導師隊伍引擎。實施師資互聘計劃,實現企業領軍人才到高校兼職任教、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鍛煉雙向流動,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學院副院長,選聘企業技術骨干與高校教師組建“雙導師庫”,強化工程實踐與學術創新的協同引領。
(二)建強科技創新平臺引擎。建設嘉陵江實驗室、重慶大學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以基礎、共性、前沿、交叉為研究方向,推動相近學科領域整合優化,構建先進制造、智慧能源等創新研究板塊,加快培育超瞬態大科學裝置,打造“未來芯片研究院”“大飛機研究院”等近20個新型高端科研平臺,在復雜修形齒輪精密傳動、空間電力傳輸、鎂基儲能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三)增強國際化建設引擎。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籌建海外卓越工程師學院和實踐基地,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走出去”,中外聯合培養國際化卓越工程師。依托“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開展國際產學研專項,建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4個,與全球50余名院士開展聯合培養,建設研究生國際學術課程85門。
四、“四個錨定”拓展價值貢獻力,構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新高地
錨定國家戰略、區域發展、產業前沿、創新創業四大方向,聚焦戰略急需領域精準發力。
(一)錨定國家戰略,打造國家專項聚力戰略攻堅。精準聚力智慧能源、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設備等11個急需關鍵領域,實體化運行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開展工程碩博士研究生培養,助力卓越工程師培養與新質生產力培育協同共生。
(二)錨定區域發展,打造地方專項支撐產業升級。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疊加機遇,圍繞加快服務現代化新重慶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科技創新布局,與川渝兩地30余個市縣區和重點企業深化合作,共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平臺22個,重點培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應用創新等地方急需工程人才,推動地方產業發展。
(三)錨定產業前沿,打造企業專項深化協同育人。實施“頭部企業”工程,先后與31家行業龍頭企業、科技引領創新型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方面深度合作,聯合招收培養工程碩博士990人,其中工程博士139人。
(四)錨定創新創業,打造科創專項引領范式變革。以優勢學科、一流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引領助力創新創業,從15個專業學院選拔50余名優秀教師,組建通識、科學、數學、工程技術和設計五個系列跨學科項目制課程團隊,與地方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科創平臺,打造明月科創專項,12個項目獲得投資,并培育出一批學生創業公司,有力支撐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
|
關于重慶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s1069.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