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同濟大學陳華根教授為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學子作《南方之南》講座 |
http://www.ts1069.com 2021年11月22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秋末冬初,一陣“科研春風”裹挾著南極的氣息吹進了復興園。11月19日下午,“科研春風吹進復興園”系列講座第三季重磅回歸!本期講座主題為“南方之南——漫談南極科學考察”,主講嘉賓是同濟大學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博士,英國利物浦大學訪問學者,博士生導師陳華根教授。他引領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學子拓展知識邊際,揭開極地神秘面紗。講座由輔導員張衛主持,教務部負責人劉文娟與近百位學生到場聆聽。

陳華根科研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和三大洋(北冰洋尚未涉足)。2015年底至2016年,受國家派遣參加中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環繞南極整個大陸近一圈。和中外科學家一起圓滿完成南極羅斯海域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質調查任務,期間被選為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新站選址考察隊員探索了南極的神奇大陸。
“我們同濟大學也起源與于這個復興園,原名為德文醫工學堂,所以今天就像回家一樣!标惤淌谝杂哪L趣的開場介紹了同濟大學與學院的淵源以及同濟務實不虛的辦事風格,他從去非洲撒哈拉沙漠尋找隕石的趣聞引入,用一手圖文資料帶領大家深入南極探索。
小隕石,大價值
“南極大陸98%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僅有的2%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易于駐扎、便于研究!睆年惾A根與學生的互動中可以得知,由于南極的氣溫極低,當燃燒的隕石落在南極大地,會被迅速冷卻冰凍,最大限度保留隕石的研究價值。而寒冷和干燥的特殊氣候條件,也為隕石長期保存提供了甚為有利的條件。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呢?”陳華根強調了南極科學考察背后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多國都在南極主導科學考察活動,且自南極地區發現特大油氣田以來,各國試圖在南極圈占據最佳戰略位置,加緊研究與開發!
守初心,作科研
通過考察期間與企鵝互動以及極光欣賞的經歷,陳華根介紹了1984年中國在南極建立第一個考察站——長城站,到之后陸續建立的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以及中國南極科學考察具有的重要戰略價值。在講座中,陳華根還回憶了南極科研工作的艱辛和不易:連續的晝夜工作、惡劣極地環境、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輕松幽默的口吻,背后卻是重要使命、堅毅決心與純凈初心。
“雖然我國已經在南極科考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标惾A根坦言,也鼓勵在場同學努力學習,敢于研究,去拓展自己的潛能,去探索大自然未知的奧秘。他強調,南極科研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真實,要反映最真實的南極情況;二是是規范,要用最規范的方法保存珍貴數據。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在現場提問環節踴躍發言,積極互動,陳華根親切地一一解答。
演講中,陳教授與學生親切互動,答疑解惑,并鼓勵同學們:當前,面對世界各國科研提升、快速發展,為了強國目標,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應從目前學習出發,建立信心、確立目標,勇于堅持自己的夢想。同學們都紛紛表示:決不辜負陳教授的期望。南極故事的背后,始終貫穿著一種精神,這就是“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
此次講座,陳華根用親身經歷帶領我們領略南極,不僅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也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探索科研的興趣。這是一次難忘的南極之旅,也是學院重視科研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驚鴻一瞥,推動學院雙創教育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
關于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s1069.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