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匠心語記》丨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徐琳:構建雙創教育新生態 |
http://www.ts1069.com 2021年5月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原文來源:中國互聯網十大賽交流中心
《匠心語記》欄目,是由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示交流中心隆重推出的一檔關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欄目,旨在關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事業中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及其所代表的組織,報道他們人才培養的心路歷程和經驗總結。在全國全社會掀起創新創業浪潮的背景下,那些一直激勵和鼓舞著年輕一代砥礪前行的幕后英雄將在這里留下屬于他們的時代印記。
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科研第一線和創意聚集地的高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時代使命。上海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始于2002年,是國內較早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校之一,也是上海市首批創業教育試點實施高校。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科學規劃、統籌設計,形成了組織架構健全、資金場地充裕、師資力量雄厚、指導服務到位、特色亮點顯著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在此基礎上,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結合學院核心育人目標,多措并舉打造雙創教育2.0版,不斷優化校園雙創教育體系。近期,我們線上專訪了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副院長徐琳,聽她講述中英國際學院的“創新創業風”。

徐琳接受《匠心語記》欄目專訪
深化“寬基礎、重能力”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推出“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線上線下系列講座,以全國雙創領域大賽為抓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打造集創新成果展示廳、路演平臺、研討室、創新工坊和實踐基地于一體的創新領導力中心,加強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國際交流創新平臺……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以“啟發式教育、互動式教學、項目式鍛煉”為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構建雙創教育新生態,三年來共榮獲國家級獎項30余項,持續推動雙創教育高質量發展。
固基礎——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徐琳介紹道,“學院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教育基礎的打造,依托上海理工大學雙創教育體系,建設雙創育人平臺,從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入手,持續推動雙創教育快速發展。”
一方面,學院始終致力于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定制。課程分為大班系統化教學和小班啟發式教學,大班以專業化、國際化教學夯實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系統,小班以研討式、互動式教學助力學生批判思維的養成,進一步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與表達能力。同時,學院的“寬基礎,重能力”課程體系設置涵蓋了重點學科和專業原理、實踐經驗的傳授,注重學生知識分析和評價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成為知識體系健全的專業“全才”。此外,學院還推出了定制化導師庫,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及意愿自主選擇適合的導師。
徐琳說道,“在學院的啟發式教育、互動式教學下,增強了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學生們感到自己的想法能被尊重,創新創業意愿和能力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學院十分重視項目式鍛煉。在理工科領域,學院會以專業需求為導向,讓學生密切接觸相應實際應用,如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商科領域,學院會開展市場經營式教學,如邀請企業家開展講座、與學生交流互動,讓學生了解市場行情,學習如何制定企業發展規劃以及如何運營管理企業等。
樹品牌——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
除了將科研教育融入課堂中,學院還于2019年起推出了“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系列講座,如今已經成為學院雙創品牌活動之一。
“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系列講座第一季共舉辦了6場,邀請校內外學術專家、創業成功人士、大賽獲獎者等圍繞科研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創新創業等各個方面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走進科研、認識創新創業,每場講座均吸引了百余人報名。
2020年疫情期間,學院探索教學方式的轉變,統籌安排線上、線下教育。在此期間,學院與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示交流中心合作推出“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系列講座第二季——SBC科研創“興”╳《大賽V課》,學院是唯一被授權轉播《大賽V課》創新創業系列講座的院校。其中,和盛前沿董事長、和盛前沿教育生態創始人韓濤開展線上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為學生提供畢業設計課題方向與就業崗位。學院還邀請了圖麟科技創始人魏京京帶來職業規劃講座,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夏鯤教授帶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講座,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同時,為提升學生科研能力,在最后兩期講座中,圍繞電子圖書館閱覽方法與書目庫建立兩個主題,校圖書館資深期刊編輯郭培銘和學院語言、教育與文化學院講師張介英博士分別手把手地教學生檢索資料和建立書目庫。
“‘讓科學研究的春風吹進復興園’系列講座為師生們帶來了眾多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資源,進一步增進了大學生對雙創的了解。”徐琳稱,“特別是第二季講座每期報名率均突破150%,平均觀看人數超過600次。同時,第二季講座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學生關于創新創業的學習需求和建議,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約95%的學生認為本季講座‘干貨滿滿’,打開了科學研究新思路,并愿意推薦給其他同學;同時,多數學生反饋,希望在今后的講座中,更多地聽到科技前沿和創業經驗的相關分享。”
重實踐——以全國雙創領域大賽為抓手
除了課程、講座等,學院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以競賽和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以賽促創”的教學模式,近三年來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眾多重量級比賽中屢創佳績,累計榮獲國家級獎項30余項。
在系列榮譽的背后,是學院對賽事的大力支持及暖心后援工作。一直以來,學院十分重視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指導,目前已經組建了由電子信息、工商管理、食品醫療、數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和學院輔導員構成的一對一、一對多創新創業比賽指導團隊,提供全流程的賽事指導服務。在專家和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創業、項目孵化專業人員進行線上線下交流互動,通過了解他人的科研經歷和項目創意,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
同時,為了給學生提供全面充分的賽事信息,學院教務部與“We+”創客工作室合作,連續兩年為學生制作《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手冊,涵蓋電子信息類、機械類、計算機、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藝術類、材料學、交通運輸等領域,幫助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相比2019年,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手冊中校定A類賽事從27項增加至41項,另增加了2019年中英國際學院學生獲獎情況、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覽表等信息。此手冊內容充實全面、針對性強且方便查閱,受到學生一致好評。
促轉化——傾力打造創新領導力中心
為開拓校內實踐平臺,幫助學生發現創業新契機、充分發揮其自主創新能力,讓科研成果不斷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學院在教學樓打造了占地1100平方米的創新領導力中心,搭建綠色通道,用作學生的創新成果展示廳、路演平臺、研討室、創新工坊和實踐基地。這個全新的雙創空間正在聚焦學生創新創業需求,實現創新、創意及創業“三創融合”,打造“學術科研+實踐動手+學習體驗+企業市場”雙創教育體系。
“從工位、工坊到基地,我們打造的是能呼吸的、有情懷的、凝聚夢想的創新領導力中心。”徐琳詳細地介紹道,“創新領導力中心設立了科技創新課程(STEM),以項目課程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發散創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項目開發、推廣;形成了日常發布機制,實時發布創業團隊招募需求、專家導師庫、全國競賽等各類信息,科學高效地服務于學生各類創新創業需求。”
徐琳說道,“未來,在此實踐基礎上,學院還將從創新創業指導與培訓、創新創業活動賽事、創新創業課題與項目孵化、大學生實訓實習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服務。”
聚資源——加強校企合作新模式
為引入科研創新資源,促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2020年暑期,學院邀請了和盛前沿董事長、和盛前沿教育生態創始人韓濤,鐳亞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鋒,圖麟科技創始人魏京京和上海迪樂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熊彬商討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企業家們表示,愿與學院共同培養人才,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幫助學生接觸到高新技術的前沿領域。
學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新模式,在與企業共同推動課程專業建設、開展育人活動的同時,邀請企業為大四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畢業設計研究課題,并邀請來自知名高校或企業的行業專家開展研討會,針對前沿課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與師生們進行討論交流。
“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徐琳稱,“為促進產教融合,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學院師生經常走進企業,共同推動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解決后疫情時代下的畢業生就業難題。”
2020年6月,學院黨總支書記李妍走訪了校友企業——尉家凈化,就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協同培養、推進畢業生就業服務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2020年9月,學院學術項目負責人LunTong博士一行走訪了和盛前沿,就培養創新型人才、技術創新服務、企業發展需求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為學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做好就業指導提供了方向。
為進一步激勵學生的創業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職業、謀劃未來,學院校友會還特別邀請了優秀的創業校友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并制作推出系列宣傳片——《創·夜》。該片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新華網等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得到了師生、媒體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及認可。同時,該片也借助學院和校友的力量,助力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近日,學院舉辦校友發展基金捐贈儀式,捐贈基金將用于舉辦校內創新創意大賽,鼓勵中英學子用于創新;通過此捐贈儀式,未來校友會將與學院更好地同頻共振,進一步提升校友工作“連結母校、共同發展”的職能,助力創新創業生態的優化,也讓創新創業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
國際化——搭建思想交流創新平臺
依托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的資源,學院從專業實習、項目合作、賽事實踐等方面入手,搭建跨域思想交流創新平臺,開闊學生國際化視野、促進學生國際化交流,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
一方面,學院每年會組織各專業學生參觀德國倫茨(上海)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等外企,組織大四學生在外企實習;另一方面,學院會組織本院及英國合作高校學生共同參與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等國際賽事、項目,搭建不同國家青年思想交流創新平臺,不斷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學院通過與英國合作高校互動,廣泛傳播了中國雙創教育政策,吸引英國合作高校師生前來學習,促進了中外交流合作,增強了應用推廣價值,提升了創新創業活力。徐琳表示,“我們希望通過中外交流,學習其他國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成功經驗,促進國內外創新理念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孵化出更加前沿的技術項目,培養出更加出色的創新創業人才。”
創未來——探索雙創教育改革新模式
“正是因為國家的廣泛推廣、政策的有力引導,學院才能開展有自身特色的雙創教育,學生們才更敢想敢為,有機會、有能力將自己的創新創業目標變現。”徐琳對國家在雙創教育方面的大力支持與引導深表感激,“這不僅增加了學院在國際雙創教育方面的底氣,同時也體現了中國自信、中國大學生自信!”
對于學院雙創教育未來突破點,徐琳提出了四點期望:一是總結雙創教育模式,探索雙創教育未來發展與變革,著力推進產教融合、教學融合以及雙創人才培養;二是使雙創教育走出“舒適區”,創業是條艱難之路,要改革現有課程,使之更適用于實踐;三是針對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成立大賽專家組,加大項目指導力度,幫助學院培育更多優質項目;四是雙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每個學生的創新潛力,提升每個學生的創新實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同時,徐琳也希望學院能與大賽展示交流中心達成更多合作,繼續合辦《大賽V課》,由大賽展示交流中心推薦專家,組成學院大賽專家組,共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打造“第二課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未來,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將繼續探索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新模式,努力打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度互動的良好雙創生態,持續推進校企合作,集聚高含金量資源,不斷提升學生未來職業競爭力,推動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
關于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s1069.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